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综艺风景
3  4  
“让领袖人物‘接地气’”
年度巨制
《新少林寺》低调开机
孔子
山西首富李兆会和女演员车晓举行婚礼
状告张艺谋
秦淮闹元宵
猜灯谜赢大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10年1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让领袖人物‘接地气’”
——《红色摇篮》主演谈“伟人”塑造
2010-01-27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红色摇篮》正在央视一套热播,观众反响强烈,普遍认为这部电视剧真实、传神、动人。记者日前专访了剧中“毛泽东”的扮演者王霙、“周恩来”的扮演者刘劲,请他们谈谈塑造伟人的心得。

  “毛泽东”的“三个不离”

  王霙曾经在40多部影视剧中扮演毛泽东。无论是家庭电话还是手机铃声,他都设置成《十送红军》《八月桂花遍地开》等红色经典歌曲,希望在生活中的点滴也能感觉到伟人的影子。

  “与以往相比,这部剧最大的不同在于从剧情理解到角色认识、再到表演,起点更高、要求更严。”王霙说,“毛泽东的形象不是创造、而是还原,有两点缺一不可:一是外形,至少要有五分像,因为形似是观众认可的前提;二是内在品位,也就是通过言行举止的塑造,表现出毛泽东的战友情、官兵情、夫妻情、军民鱼水情。只有达到神似,才能呈现出形象的厚度感。”

  在多年的表演积累中,王霙总结出“毛泽东”的“三个不离”:辣椒不离口;烟不离手;书不离人。

  王霙说,“与彭德怀吃辣椒”一场戏体现出深厚的战友情,展现出“布衣毛泽东”的本性;主席爱抽烟不假,但影视剧中的“抽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背后有语言、有观点、有立场、有生命、有潜台词。剧中“主席吸烟”时而孤独思索、时而喜笑颜开,这个小小的动作,能体现出当时复杂阶级斗争的情境,揭示出苏区时期共产党何去何从的深邃历史内涵;此外,毛泽东博览群书、才高八斗,“书不离人”是他具备运筹帷幄的军事指挥才能的基础。

  另类“周恩来”

  15年来,刘劲在40多部影视剧作品中扮演“周恩来”,从开始的兴奋、忐忑,再到枯燥、孤独甚至逃避,越演越难,压力越来越大。

  “演技稍微拿捏不准,就是对历史的不负责。”刘劲说,“从扮演‘青年周恩来’到‘中年周恩来’,我自己也从青年到中年,我把青春献给了一位伟人,无比自豪。”

  刘劲认为,对“周恩来”这一角色的把握,已经从概念化的刻板模仿向形象的角色意识转变,从外在的音容笑貌、用方言展示人物魅力,向用剧情和普通话体现内在情感、展现作为普通人的伟人们的喜怒哀乐转变。

  “比如,《红色摇篮》中‘周恩来找朱德了解毛泽东’这段对白,体现出周恩来虽在苏区时期党内的位置比毛泽东高,但他对毛泽东非常尊重,用人格魅力调和党内的分歧。”刘劲举例说,“《建国大业》中,‘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边喝酒边高唱《国际歌》’的片断也令观众记忆犹新。虽然看似有些张扬,但伟人们和普通人一样,没有激情就无法革命,他们也有怒发冲冠、百感交集的另一面。”

  刘劲说:“我们太过熟悉那个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周恩来,潜意识中将其脸谱化,于是,总理不能大笑大哭,不能雷霆震怒,这并不客观。观众更愿意看到影视剧里那个作为‘人’的、帅气的、理想主义的、性情中的周恩来,而不仅仅是纪录片里作为‘总理’的他。”

  让领袖人物“接地气”

  现如今,很多“80后”“90后”的“伟人迷”纷纷注册“刘劲吧”“王霙吧”,在线讨论领袖人物的塑造。有些“快乐女声”的报名者在报名表“偶像”一栏中填写了“周总理”。“80后”的影迷吴敌告诉记者:“早期的革命历史题材中的伟人,虽然理性,但总感觉高高在上。近几年的红色经典影视剧抛弃了概念化的刻板表演风格,让我看到了伟人的另一面,这对吸引观众了解革命历史大有裨益。”

  王霙和刘劲坦言,他们在领袖人物的塑造中都走了不少弯路。在摸索中发现,领袖人物是万众瞩目的民族精英,在表演创作中不是要让他们做回普通人,而是抛弃刻板的模仿,捕捉领袖的生活“细节”,让领袖“接地气”,这样才能抓住观众的心,也更能体现伟人真正的伟大。(新华社记者周宁 林艳兴)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日报 综艺风景 07 “让领袖人物‘接地气’” 2010-1-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