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星期天
4  
星期天
我的青春不再迷茫
我市出台大学生
创业优惠政策
“为人作嫁”
格局未变
找工作
天气预报
本版编辑
链接
何时不再“出去一
火车回来一汽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2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的青春不再迷茫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一次小调查
2011-02-20

  转眼又是大学生就业季,央视八套《毕业时刻》播得正火。对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毕业即就业,就业即生活。可以说,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后面,都有一个庞大的群体——父母家人为他们寻找各类就业信息与接收单位,学校与政府部门则为他们举办着一场场招聘会,至于企业则主动伸出了橄榄枝。

  据说今年大学生非常抢手,大学生进企业实习不仅受欢迎,企业还希望与他们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但就业环境的转变,是否改变着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对于就业,他们又抱持着什么样的心态?社会对于大学生有着什么样的期待?成为职场新人后,他们如何才能完成蜕变?我们希望,每一位大学生在就业后都能经过《奋斗》,演绎自己的《杜拉拉升职记》。

  现在,大学毕业生的位置有些尴尬:没有了以前那样“金贵”,反而变得“普通”,甚至可能没有技术工受欢迎。近日,记者随机采访了30名大学毕业生,让他们各做了一份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从问卷情况看,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中,心态趋于平和理性。“找份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份理想的工作。”不少大学毕业生坦言,现在的就业机会已经增多,只要不挑三拣四,合理定位,实现就业应该没问题。

  起步不再“好高骛远”

  在“你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是多少”这一问题中,选择1500至2000元的有18位,选择2000至3000元的有8位,选择3000元以上的有4位,选择更多的一个也没有。不难发现,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对现实有了更实际的认识,就业创业起步不再“好高骛远”,姿态有所放低,认为工作刚刚起步不可能有高薪酬,需要通过努力去改善收入。

  在“你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中,11位选择人才招聘会,3位选择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16位选择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或其他渠道获得。可见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上有了更强烈的主动性,愿意主动通过更多渠道获取就业信息,不再局限于有时间限制的人才招聘会,也不再依赖于学校,而更多地把眼光投向了社会,以争取到更多更好的就业创业机会。

  在“应聘中,你最看重企业哪方面”问题中,6位选择公司发展前景,12位选择薪水高低,10位选择公司重视人才的程度,2位选择公司知名度。由此可见,公司知名度虽然对大学毕业生有一定影响,但他们更重视企业内在的品质,而薪水的高低与重视人才的程度,最能说明公司的实力与工作氛围,也就成为大学生就业时关注度最高的指标。

  更加注重解决问题

  面对“你在求职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这个问题,选择薪酬与福利的11位,选择个人发展机会的17位,选择单位性质的只有2位。薪酬与福利自然是很多人的首选,不过,从此次调查问卷看,在薪酬福利和个人发展机会这两者间,更多大学生倾向于个人发展机会。有关人士指出,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大学生只有重视个人发展机会,才会更有未来。如果专注于薪酬与福利,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心态失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大学生进步。

  对于“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者挫折,你会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吗”,21位选择“会”,7位选择看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2位选择逃避。对于“你一般采取哪些方式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6位选择独自摸索,18位选择向同事请教,6位选择向领导寻求帮助。大学生在就业中更多表现出了迎难而上解决问题并求得更大发展的姿态。有关人士还建议大学生在工作中应该加强独自摸索精神,这种“钻”劲会给他们带来意外收获。

  面对压力表现平和

  在“你对现在的工作状况满意吗”问题中,7位选择满意,19位选择一般,4位选择不满意。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你发现工作与理想有差别,你会怎么样”问题中,1位选择重新找工作,20位选择暂且过渡,有机会就跳槽,2位选择随遇而安,7位选择努力适应,缩减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还有在“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最令你产生压力感的因素”中,4位选择同事之间人际关系处理,4位选择工作任务能否顺利完成,11位选择自己的技能知识与现实存在差距。“找工作时,你如何看待专业和工作性质的问题”,8位选择与专业对口的工作,10位选择不一定对口,与专业有联系的工作即可,7位选择先找一份工作锻炼自己再说,5位选择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职业。

  面对这四个问题,大部分大学生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即表面平和,但内心是“波涛汹涌”。学校所学和工作实际的距离,工作环境所带来的陌生感和差距感,让大学生深感压力。对此,有关人士希望大学毕业生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静下心来利用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学习社会实践这一课。大学生毕竟受过高等教育,理论水平高,脑袋瓜灵,见多识广,只要肯努力,肯以“小学生”的心态学习社会实践这一课,将会比一般人成长得更快更出彩,未来更有希望。

  有关人士认为,学校是一个圈子。工作环境又是一个圈子,在新环境里,刚刚起步的大学生本身就会遇到很多不适应,不适应又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就看大学生的态度了,是一再给自己挫败感,还是一直鼓励自己,学会从一个个挫败中总结经验,享受从中得到的每一点收获?两种态度将会导致不同结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日报 星期天 01 我的青春不再迷茫 2011-2-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