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0版:传承
3  4  
东阳建置沿革
110传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13年3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建置沿革
2013-03-01

  ●东汉兴平二年(195年),分立吴宁县——取“吴地安宁”之义,此为东阳建县之始,属会稽郡,隶扬州。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以郡“在金华山之阳,縠水之东,而名东阳”,东阳一名始此。吴宁县属东阳郡(治所在长山县,即今金华),隶扬州。

  ●垂拱二年(686年),以义乌之东冲要地及废吴宁故地,取旧东阳郡名,为东阳县——东阳名地相符之县名由此始。县治在今吴宁镇。属婺州,隶江南道。

  ●唐大历十二年(777年)正月初一,东阳县升为望县(唐代县“以户口多少,资地美恶”而分“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级)。后世因此有“婺之望县”之称。

  春秋时(公元前770-476年),吴越争霸,越王勾践都大越(今绍兴),《国语·越语上》:“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西至于姑蔑。”今东阳地(注:彼时尚无东阳之名)属越国。

  战国时(公元前475-222年),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伐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越亡,今东阳地(注:彼时尚无东阳之名)属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荆、江南地,灭楚国,于故吴、越地置会稽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苏州市)。翌年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于浙江地置诸暨、乌伤等十余县,今东阳地(注:彼时尚无东阳之名)为诸暨、乌伤两县各一部分,属会稽郡。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初,广封刘姓子弟为王,实行郡、国并行之制。《汉书·地理志·会稽郡》:“高帝六年为荆国,十二年更名吴。”就是说,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以会稽郡为荆国(荆王刘贾),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更名吴国(吴王刘濞)。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诛吴王濞,平“七国之乱”,复为会稽郡,今东阳地(注:彼时尚无东阳之名)历为所属。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郡国之上初置十三州刺史部,简称“十三州”,为州制之始,会稽郡隶扬州刺史部。

  新莽时(公元9-23年),改诸暨为疏虏,乌伤为乌孝(《汉书·地理志·会稽郡》:“诸暨,莽曰疏虏,乌伤,莽曰乌孝。”隶扬州刺史部,属会稽郡。

  至东汉(25-220年),建武元年(25年)悉复旧名(嘉靖《浙江通志·地理志》:“世祖建武初,悉复莽所易县名”)。东汉兴平二年(195年),析诸暨置吴宁县(《后汉书·郡国志》诸暨县注:“越绝曰:兴平二年,分立吴宁县。”《宋书州郡志· 东阳太守》:“吴宁令,汉献帝兴平二年孙氏分诸暨立。”),取“吴地安宁”之义,治所在水门村(也作大门村),为东阳建县之始,属会稽郡,隶扬州。

  三国吴(222-280年。222年,孙权在建业即今南京称吴王,建立吴国,史称孙吴或东吴)宝鼎元年(266年),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治所在长山县(今金华)。《方舆胜览·婺州》载:以郡“在金华山之阳,縠水之东,因名东阳”。东阳一名始此,隶扬州。吴宁县遂属东阳郡。

  两晋不变。

  南朝(420-589年)宋孝建元年(454年),分扬州之会稽、东阳……五郡为东扬州,治所在会稽郡。后废置不常,至永光元年(465年)复并入扬州(《宋书·州郡志·州郡一》)。吴宁县在南朝宋(420-479年)、齐(479-502年)属东阳郡,隶扬州或东扬州。南朝梁{502-557年)普通五年(524年)复置东扬州,太平元年(556年)又罢,梁还于东阳郡兼置婺州,陈(557-589年)永定三年(559年)又改缙州,梁、陈朝还改东阳郡为金华郡,天嘉三年(562年)于会稽再置东扬州(《梁书·武帝纪·敬帝纪》、《资治通鉴·梁纪二十一》、《嘉庆重修一统志-金华府》、杜佑《通典·州郡十二》、《陈书·文帝纪》)。吴宁县在梁、陈朝属东阳郡、金华郡,隶婺州、缙州、东扬州。

  隋(581-618年)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废会稽郡,改东扬州为吴州,废金华郡置婺州,废吴宁县入诸暨,分五乡入乌伤(《隋书·地理志》、嘉靖《浙江通志·地理志》、康熙《新修东阳县志·建置》)。同年改长山县为吴宁县,开皇十二年复改东阳县,十八年再改金华县(《隋书·地理志·东阳郡》、《元和郡县志·婺州》)。与现东阳市之“吴宁”、“东阳”先后异地同名。大业初,废吴州置越州,大业三年(607年)复改越州为会稽郡、婺州为东阳郡。今东阳地隋代则分属越州、会稽郡,婺州、东阳郡。

  唐(618-907年)武德四年(621年),改会稽郡为越州,东阳郡为婺州(见《旧唐书·地理志》)。贞观元年(627年),太宗根据山河形便,分国内为十道,今浙江地属江南道(见《旧唐书·地理志》)。垂拱二年(686年),以义乌(唐武德七年改乌伤县为义乌县)之东冲要地及废吴宁故地为东阳县,隶婺州(见康熙《新修东阳县志·建置》。东阳名地相符之县名由此始来,(县名由来)。唐《元和郡县志·婺州》、《旧唐书·地理志·婺州》均有“取旧东阳郡名”之记载)。县治即今吴宁镇。属婺州,隶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年),玄宗将“天下诸州改为郡”,复改婺州为东阳郡,东阳县属东阳郡,隶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年),再改东阳郡为婺州,东阳郡从此不再置,东阳县属婺州,隶浙东道(治越州)。大历十二年(777年)正月初一,东阳县与永康、诸暨等一道,升为望县(见陈勇《唐后期长江下游户口考》),《唐会要》卷七十《州县分望道》载,唐代州分辅、雄、望、紧、上、中、下七级,县分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除辅州、赤县、畿县外,其余州县主要是“以户口多少,资地美恶而差(《通典》卷33《职官十五》)”。67年后的会昌四年(844年)十一月,常州江阴县、苏州昆山县、杭州钱唐县等才升为望县。

  五代吴越(907-978年),东阳县隶吴越国,仍属婺州。吴越王钱镠与淮南杨氏交恶,以“淮寇未平,耻闻逆姓”为由,于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奏改东阳县为东场县(《舆地广记·两浙路》、嘉靖《浙江通志·地理志》、康熙《新修东阳县志·建置》)。后晋天福四年(939年),于婺州置武胜军节度,东场县仍为所属。

  北宋(960-1127年)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纳土归宋。淳化元年(990年),改婺州武胜军为婺州保宁军节度。咸平二年(999年),复东场县为东阳县(《读史方舆纪要·金华府》、万历《金华府志·建置沿革》)。属婺州,隶两浙路(《宋史·地理志一》: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今浙江地属两浙路)。南宋(1127-1279年),复分两浙路为东西路,东阳县属婺州,隶两浙东路(路治绍兴府)。

  元(1271-1368年)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婺州为婺州路。东阳县属婺州路,隶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自扬州迁江淮行省来治于杭,改曰江浙行省,东阳县属婺州路,隶江浙行省浙东道宣慰司。浙东道宣慰司初治婺州路,大德六年(1302年)移治庆元路(今宁波)。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朱元璋克婺州,改婺州路为宁越府,东阳县属宁越府,隶中书分省。至正二十年(1360年)正月又改金华府(《明史·地理志·金华府》),东阳县属金华府。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太祖罢中书分省置浙江等处行中书省,东阳县属金华府。

  明(1368-1644年)洪武元年(1368年),隶浙江等处行中书省(省治杭州),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下设杭严、嘉湖、宁绍、金衢、温处等五道,分辖各府,东阳县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金衢道(《明史地理志· 浙江》),属金华府。

  清(1644-1911年)承明制,东阳县属金华府,隶浙江省金衢严道(《清史稿·地理志·浙江》:明设布政使司,清初为浙江省。”清代于浙江省下设杭嘉湖、宁绍台、金衢严、温处四道,分辖各府)。

  民国(1912-1949年)元年(1912年)2月废道府制,东阳县直属浙江军政府。民国3年(1914年)6月又行道制,东阳县属金华道(道尹行政公署初驻兰溪,民国6年(1917年)7月改驻衢县(《重修浙江通志稿·行政》、陈镐基现行行政区划一览表》),隶浙江省。民国16年(1927年)取消道制,实行省县二级制,东阳县直属浙江省(内政部《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实现省县二级制后,因省境辽阔,对县政指挥难周,省县之间又设行政督察区,民国21年(1932年)6月属浙江省第八县政督察区,9月属浙江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1935年)8月,浙江省普遍推行行政督察区,东阳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兰溪区)。民国25年(1936年)4月属第四区,专署驻兰溪,民国26年(1937年)4月专署移金华。民国28年(1939年)4月7日,析东阳、永康、缙云、天台接壤之大盘山区及安文等地置磐安县,东阳县属浙江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2年(1943年)1月,属浙江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天台。5月,驻新昌。民国34年(1945年)8月,专署移绍兴。民国35年(1946年)5月,属第四区,专署驻金华。民国36年(1947年)9月,裁第四区并入第五区,专署驻衢县。民国37年(1948年)4月,复属第三区,专署驻金华。8月调整为第八区,专署驻扎义乌。

  1949年5月,东阳县属浙江省第八行政公署,10月属金华专区。1958年11月,磐安县撤销,全境并入东阳县,东阳境土空前扩大。1968年4月20日改专区为地区,东阳县属金华地区。1983年7月,析置磐安县,除原属磐安县境土划回外,还划本属东阳玉山区之玉峰、冷口、尖山、胡宅乡归磐安。1985年5月,金华地区撤销,金华市升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东阳县属金华市。1988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东阳县改置东阳市(县级),浙江省直辖,行政委托金华市代管。

  2012年底,全市11个镇、1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346个行政村、43个社区。

  东阳

  建置沿革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日报 传承 110 东阳建置沿革 2013-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