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斯村
3  4  
城市东进桥头堡
城乡融合新商城
热烈祝贺《东阳日报》复刊20周年!
荣誉榜
006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13年3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城市东进桥头堡
城乡融合新商城
2013-03-01

  宜商宜居,亦城亦乡。

  如果在东城寻找一处既能安放身心、享受田园怡乐与城市便利,又能纵横商界、挥洒创业激情与创新抱负的热土,城东街道斯村,是个不错的选择。

  时间为尺,丈量潜力。

  这里,跨越一步,村不进城,城却入村。地处城东街道辖区中心位置,村东西两端紧临金甬、诸永两条高速公路出入口;东嵊公路、规划中的环城北路和环城南路穿村而过,区位之优越,不言自明。

  自2004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各级部门支持下,斯村党委、村委会顺应村民“安居乐业”的基本诉求,着力向“村民集居、产业集聚、服务优化”迈进,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商贸兴村战略”和“斯孝文化产业”三大载体,推动村庄从城郊结合部转向城乡一体化,并已成为东城农副产品集散流通中心、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随着东阳商城搬迁,随着城东商圈崛起,斯村已是名副其实的“城市东进桥头堡、城乡融合新商城”。

  斯村的“美丽”特质,在于和谐,在于幸福,在于活力,在于文化。

  和谐,源于斯村持续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建设服务性基层组织。

  2004年全市行政村区域撤并后,针对斯村“并村未并心”、个别自然村支部倒挂的局面,按照“和谐共建、求同存异”的指导思想,斯村强化党内建设让党组织走上服务基层的正规化渠道。

  通过建立党员亮化积分考评制、设立先进性量化积分栏、建立无职党员岗位责任制、贯彻执行农村党员“三化”目标管理、组建行业党支部,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此基础上,村两委建立“三务”公开监督机制、规范村务决策管理“五议”工作法、推行公共事务管理和操作机制、规范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等,加强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发挥各个配套组织的职能优势。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斯村着力构建学习型、创新性和服务性基层组织,通过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并按照实际,创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服务模式,各网格小组确定3-5个信息员,每个信息员联系10户农户,及时搜集联系户的各类信息并上报网格组长,汇总到村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台账;村党委、村委按照汇总情况归结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予以解决,并根据每户农户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帮扶方案。亮点纷呈的创新,使斯村“两委会”的服管理能力持续提升,成为村庄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火车头。

  幸福,源于斯村不断优化村庄软硬设施,推动幸福感拔节提升。

  徜徉斯村,你已找不到农村的感觉:造型大方的农家别墅代替了狭小低矮的泥木旧房,四通八达的通衢大道取代了纵横凌乱的阡陌小道,精心布局的绿化小品增添了春花秋月的诗情画意,更有不断铺展的市场建筑透露繁华气质……

  自2005年完成中心村城市规划以来,斯村就大手笔推进新农村建设。已拆移建农房320多户,建设第一居住规划区,整个过程中没有出现一起纠纷;现已着手第二居住区规划建设,对山坞组实行整体搬迁。根据村民对住房的不同需求和节约土地资源的出发点,为实现土地利用价值最大化,斯村投资2.2亿元大力推行中高层平面式农房安置,可安置农户100多户,这一工程成了我市农村农房安置的试点和示范工程。为让村民安居乐居优居,斯村还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先后投资了5000多万元,对道路、绿化、溪流、电网、自来水、休闲场所等进行综合整治,2012年对又对“门户”沿线实行综合环境整治。随着斯村完小和中心卫生院等民生工程的建设,斯村人的教育和医疗权利将得到更优质的保障。“拥有斯村一幢楼,胜过城区一套房”已成为斯村人自豪的心声。

  不仅如此,斯村人还享有丰厚的村民待遇:老年人每年每人有200元到40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重阳节有慰问;学业有成的学子可获2000元至8000元不等的奖学金;烈、军属和困难户每年都享受补助;全村村民的医疗保险、农房保险都由村集体支付。几年来,斯村共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民生建设。

  活力,源于斯村大力完善区域产业规划,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

  外形的改观,却抹不去斯村人的“三农”情结。城市化背景下,该如何守护农业命脉?斯村两委会的思路是:以商贸流通增益农业,以现代农业守望农村。

  根据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城市东进战略,斯村两委会提出了“商贸兴村”的发展战略。该村以富坤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为龙头,投资2.3亿元构建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造了东阳市名优土特产城、安溪铁观音浙中茶城、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4万立方米的高低温综合冷库、500亩的农业效益园区,并投资5000万元升级改造城东装饰精品城。2012年又抓住东阳商城整体搬迁的有利时机,启动投资3.6亿元、占地380亩的斯村商城规划,各项建设正在进行。届时,斯村将成为浙中地区规模最为齐全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并将成为东阳市首个省级仓储式食品、建材物流园区。其中的物流园区投资1.6亿元,占地总面积为300亩,集仓储、冷储、物流、配载、信息、检验、检疫等功能为一体,可以有效整合我市农产品资源,为周边乡镇工业园区提供物流服务。流通实现价值,加工增加价值。为此,斯村积极建设占地300亩的农产品深加工园区,搭建绿色农产品深加工平台,目前已引进数家超大型肉类和粮油类加工企业。两大园区建成后不仅可补上东阳市农产品就地深加工和物流业短板,还可增加税收5000万元以上。

  在推进市场建设的同时,斯村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升级。投资2350万元建成了600亩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蔬菜示范区,建立蔬菜种植扶持机制,起到引导和辐射作用。与省农科院和相关农业部门合作,成立东阳市城郊现代农业综合公共服务中心,对选种、施肥、防病虫、轮作等进行全程指导帮助,形成了“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和“猪-沼-菜”的生态循环模式,为我市效益农业提供技术及配套服务;积极携手有农业资源优势的山区乡镇,联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超模式推动产销直供。如今,蔬菜种植不仅成了斯村重点产业,也助力了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文化,源于斯村立足传统本土斯孝文化,推动价值观传承创新。

  和谐社会,文化是最重要的软实力。村口古色古香的牌坊、设施齐全的广场,是斯村最鲜明的文化标志。村文化活动中心每年都要举行多场文艺活动,让村民尽享文化建设的成果.

  斯村是孝子公斯敦的故乡。作为斯孝文化的发源地,斯村创造性地提出把斯孝文化与农业产业文化结合,形成特色。大力创建国家级生态农业基地,融农科知识普及、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农耕体验、农业租用、特色农产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让游客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休闲娱乐,领略生态农业文化的内涵。

  投资1.2亿元、占地120亩的“忠孝文化”教育产业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内设斯姓祭祖地、斯孝文化观光廊、斯村祠堂、斯孝文化园等。同时,依托“斯孝之乡”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斯村已引进国家级中华文明3000年发展史绘本工程项目,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斯孝文化与农业文化的静态展示、活态传承,最终形成无可替代的“斯孝文化”元素。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日报 斯村 06 城市东进桥头堡
城乡融合新商城
2013-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