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人文
3  4  
人文
学院派木雕大师,离我们有多远?
师徒相授转向个性养成
不羁表达让大师惊艳
灵活教学让个性绽放
模式创新让优势彰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9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不羁表达让大师惊艳
2014-09-03

  行走在学生木雕作品陈列馆里,年已四旬的陈霞艳掩不住自豪,“2008年我受邀担任木雕技师时,对这些小年轻很不以为然,觉得他们也就是混张文凭而已。”在陈霞艳看来,这些小年轻学木雕年龄大了点,心态也浮躁了点,“木雕制作之外他们还要学习文化课,实在很担心他们能否在3年里掌握基本功。”

  作为东阳木雕技校1986届毕业生,陈霞艳16岁学习木雕,18岁进车间实习;而老一辈大师们学习木雕更早,十三四岁就拿起雕刀与占铁。在她看来,学生们年龄上就不占优势。

  但她马上发现:自己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他们的理解力、想象力都大大超过了我们。”而这正是木雕从业者基本的“学习力”。她指着一幅作品,“这幅木雕名称是‘昨夜风雨声’,可是你看不到风雨,只看到水面上游鱼在吞食片片花瓣,其实正是‘以画延意’,借用了后面的诗句‘花落知多少’来构成画面。”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学生们眼中的“哈姆雷特”显然“反传统”。像传统寿星木雕都突出标志性的额头,学生却突出其神态,抱着仙桃的童子俨然就是小学生。许多作品融入了现代元素:一只蜥蜴在密如方块的房顶上爬行,这是吴坤的木雕作品《自然与城市》;一条美人鱼坐在画框上,背后是一幅世界地图,以及幻化成一棵大树的五大洲线条,这是徐庆幸的作品《同气连枝》……

  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广厦学院特聘教授冯文土在欣赏了这些学生作品后说:“现在做木雕的人年纪都比较大,思维上难以突破,而大学生具有创新思维,作品有创意,他们的加入,给木雕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日报 人文 04 不羁表达让大师惊艳 2014-9-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