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人文
3  4  
人文
各方重视
秋车承传有序
岁月丰稔秋车转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14年12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岁月丰稔秋车转
2014-12-17
  虎鹿秋车亮相2014世界工艺文化节

  濒危“非遗”志之十八

  又到五谷丰登秋收时,虎鹿镇厦程里的特色民俗活动“秋车”再度出动:继重阳节表演以敬老后,10月18日再次亮相2014世界工艺文化节。秋车转呀转,转出丰稔岁月,转出美好期望,更转出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恒久传承的心愿——

  □首席记者 吴旭华

  

  “秋车秋车转呀转……”1995年,东阳建县1800周年庆祝大会在浙江省体育馆举行,著名歌手张也演唱的《秋车秋车转呀转》,一下子让人们知道了东阳“秋车”。

  时隔20年,歌声已然远去,秋车依然旋转——10月18日,2014世界工艺文化节开幕当天,虎鹿秋车以华丽的阵容,吸睛无数。古老的表演,纯真的稚子,构成了强烈视觉冲击波,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大为惊艳。在他们看来,这种穿越式的娱乐,令人不知今夕何年……

  然而,在秋车的表演者看来,无论是城市的广场,还是乡村的田野,时空的变幻更改不了秋车出现的初衷:岁月丰稔,人生静美。传统的狂欢,并不能抹杀人们内心对自然的虔敬礼赞。

  从敬神到敬老

  “秋车在东阳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虎鹿的秋车,一种是楼店的盘车。”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吴海刚介绍说,2007年“东阳秋车”被列入金华市第一批非遗保护名录,但实际上,“秋车”这一称谓缘自虎鹿厦程里,这里是秋车的发源地。

  厦程里村党支部书记程增尧倒出记忆中的秋车缘起:“相传明天启四年(公元1625年),厦程里一带遭受严重干旱,程氏先人到虎峰寺求拜神灵祈雨,并许下大愿。”祈雨获得成功,天降甘霖,庄稼丰收。秋后,族人到虎峰寺还愿,并重修寺院。“寺院开光当日,族人备上三牲献礼,用车拉着童男童女上山,祭拜神灵。此后,大家认为这项活动既热闹又可凝聚人心,就在每年秋收后举行,相沿成俗。”因为是秋天用车拉童男童女庆祝丰收,故称“秋车”。

  最初的秋车是什么样子的?至今村人无法说清,猜测可能是用原始的独轮车推行。随着敬神的色彩逐渐淡化,娱人的成分逐渐浓厚,秋车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装饰功能,“有可能是从北方的‘走旱船’活动得到启发,程氏先人用木头和布料装饰秋车,最后形成了今天像车又像船的外形。”吴海刚展示手机里的照片,只见秋车的下半部分像船,两头尖尖,船舷上绘着波浪,代表船在劈波斩浪;上半部分则处理成四柱支撑的亭阁状,设置着绣花布质顶棚。车底下安装有轮子,表演时前面有壮汉“拉纤”,两侧有水手“护航”,在平地上轻快滑行。

  据介绍,秋车高4.4米,宽1.15米,长3.3米,4根高3米余的柱子支撑起顶棚;柱子上雕着蟠龙,张着绣有吉祥花鸟的布帐。表演时“船头”有小艄公,“船尾”有小船娘。

  较之虎鹿秋车,横店镇楼店盘车除了在外观上稍有差异,娱乐本质并无不同。虎鹿秋车传承人程一文说,厦程里秋车和楼店盘车都在车上设置了转盘,上坐童男童女,转盘悠悠旋转,童子忽上忽下,简直就是当今摩天轮的雏形。但虎鹿秋车上的转盘更精美,直径达1.7米的转盘横档上雕着凤凰,安装着4把椅子,专供小美女就座。

  厦程里与楼店互相运用“拿来主义”,转盘、旱船,成了“秋车”与“盘车”的共同基因,并被一起纳入“东阳秋车”之列。

  从1995年恢复演出后,厦程里秋车就成为村里常设性的娱乐活动。“每年重阳节,我们都要表演秋车,表示敬老之情。”程增尧说,从敬神到敬老,秋车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人性化。

  从抬物到抬人

  较之楼店盘车,虎鹿秋车有一独特之处,即它通常与抬阁一起出场,因此很多场合,人们称这种表演形式为“秋车抬阁”。

  抬阁,顾名思义,是用人力抬着的“阁楼”。程一文回忆,此举可能是解放后,厦程里村民举行秋车活动时,淡化宗教色彩,免去了三牲福礼;为了避免形式过于单调,人们想到了用樟木做成戏台状底座,让童男童女坐或立于其上,从而与秋车上的童子们互为呼应。两辆秋车,8座抬阁,加上旗牌乐队,声势浩大。

  抬阁上的童男童女全部装扮成古装剧里的角色,两人一组,一坐一立,男女搭配,动静相宜。这种做法缘于厦程里村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该村过去不仅四时八节常以演戏娱乐,村中建筑如尊行堂、慎德堂、慎修堂上的木雕构件,多以戏曲为雕刻内容。经戏曲专家考证,所雕内容为东阳“三合班”和徽班常演剧目,计有折子戏200余种,常用剧目11个,包括《珍珠塔》、《牡丹亭》、《芦花记》、《玉蜻蜓》等,被视为浙江戏曲木雕的代表作之一。

  “抬阁上的童男童女,扮演的角色就取自这些村民耳熟能详的戏剧故事。”程一文说,比较常见的是《断桥》、《西游记》、《西厢记》等中的主要人物,“但一个不变的规矩是,每次秋车出行,第一架抬阁上的人物必须是孙悟空。”这种特殊的设定,依然寄托着民众淳朴的自然崇拜,“孙悟空拥有的超自然力量、与鬼神沟通的能力,尤其是无惧龙王等司雨的神祇,饱含着传统农耕社会对风调雨顺年景的向往。”程一文解释,这也是秋车与盘车上安装转盘的意义所在,“转盘在行进时转动,既充满视觉效果,又有‘转一转风调雨顺’的含义。”

  饶有意趣的是,参加活动的童子年龄都在六七岁。这样每隔一两年,就要换小演员。“童男童女在这场盛大的活动里,早已消除了旧时作为‘祭品’的意义,通过张扬童真表达祝福。”在吴海刚看来,这种盛大而热烈的回归,让秋车更接近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娱人”的本原。

  从被动到主动

  转动的秋车犹如季节的轮回。从1988年重新发掘以来,厦程里秋车多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像市首届农民艺术节、金华市“横店影视城杯”八婺十大民间艺术精品赛、金华市黄大仙旅游文化节、市“中天杯”民间艺术大展演活动,等等,并屡屡获奖。

  在一次次的表演中,当地群众对秋车表演也完成了系列嬗变:从围观到参与,从主动到被动。

  “一方面,秋车越来越漂亮、轻便,降低了表演难度,变得妇孺皆宜;另一方面,群众文化热情高涨,人们对秋车的喜爱,激发了村民的自豪感。”程增尧说,在村“两委”大力支持下,村民纷纷要求加入秋车表演,“像孩子们由于有年龄限制,以前怕孩子吃苦,许多家长不乐意。现在他们纷纷带着孩子一起参与,孩子坐在秋车和抬阁上,家长就动员亲戚朋友或亲自上阵充当轿夫;训练时孩子们哭闹、拒绝,家长们就想方设法说服他们。”程一文说,在人口出生率降低的背景下,每次活动所需的20多名孩子,因为家长的支持配合,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

  此外,每次活动,村民们都积极报名,自掏腰包购买服饰,把参加活动视为荣幸。许多村民还拍摄、录摄自己参加活动的场景,保存一份独特的文化记忆。“虎鹿镇政府制作的网站有秋车专题介绍,不少年轻人借助网络力量推介秋车。”程一文说,村民刘湘斌因为长相酷似奥巴马,在2014世界工艺文化节时受到无数人围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秋车的知名度。

  “我们现在最大的期待,就是能在市非遗保护中心的支持下,运用现代思维,把这项表演艺术推向市场。”同时担任虎鹿缝配城董事长的程增尧认为,这几年秋车多次在重大活动中表演,前景看好。如果秋车能走向市场,不仅有利于这项民间文艺的传承,更可与东白山景区开发、虎鹿缝配产业发展,形成深度良性互动。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日报 人文 04 岁月丰稔秋车转 2014-12-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