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大家
3  4  
大家
小街况味
口琴
烤红薯
注销清算公告
注销清算公告
注销清算公告
招商选商公告
初冬的田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小街况味
2014-12-17

  □叶丽红

  

  周边高楼林立,小街躲于其后,两旁低矮的建筑物,灰白暗旧。褪色的马赛克,木框的玻璃窗,生锈的卷拉门都已上了岁数。如时髦大衣上的一颗旧式纽扣,不相适宜,还是坚实耐用。

  被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小店左右相对敞怀。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林林总总,经营品种繁复多样。

  小街南面,几家时装、童鞋、皮包店见缝插针,挤在狭长的门面内。店面虽窄小,质量却能保证,价格也公道,光顾的大都是熟门熟路的老客。我常去的那家皮包店,在这条小街上经营时间不下十年。款式新颖独特,皮质细腻上乘,并不亚于精品屋聚光灯下的宠儿。有事没事,进去坐坐,呷口热茶。买或不买,无关要紧。难得的是宾至如归的这份亲近、清闲。

  旁边还有一两家装裱字画、篆刻图章的老店。年过半百的男店主沉郁儒雅,话语不多。或手持锉刀一笔一画精雕细琢;或泼墨挥毫写写画画。人影,光影,连同壁上的字画,都安然润泽于时光沉淀后昏黄的光晕里。古老的手工艺在流转的光阴里,静默独守。

  往北,街中心点上有两家酥饼老店。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吧,至于哪家酥饼的味道更正宗、香脆,街上的人似乎各有所好,莫衷一是。店门前永远是驻足排队的食客,队伍似乎从未曾缩短。

  我喜欢上靠北那家,倒不是那酥饼色味如何勾人。大概三四年前,偶尔一次路过,只见店门口贴着小小的红纸。“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本店酥饼提价至1元2角。”上面的毛笔字娟秀隽永,足见力道。心头不禁一乐,一家小小的酥饼店,提价的措词居然能如此诙谐、雅趣,不知出自哪位民间高人之手?

  是酥饼店里揉面的老师傅,是装裱行里的书画家,还是铁皮店里的老手艺人?他们在一圈圈游走的时光里,把自己打磨成居于巷井的民间高人!

  在近北边的偏厦里,五十开外的大妈戴着老花镜,为一个绛紫色的手提包换拉链,她手转老式的补鞋机,针尖慢悠悠地走动。旁边坐着的女郎,时髦妖冶,如数家珍般念叨着皮包的不凡来历,昂贵价格。大妈并不搭腔,继续忙碌。

  那是一架“蝴蝶牌”脚踏缝纫机。曾听母亲说,这是他们那个年代里婚迎嫁娶最新潮的三大件之一。那么,少说年纪也有四十了吧!

  隔壁烧白酒的铝质蒸锅上永远热气氤氲,酒香袭人。对面的铁皮加工店内,大大小小的铁桶、水壶、锅盖挂满四壁,晃着白光。东头那家出售各种农作物种的良种店,想想附近方圆几里,荷锄耕种的老农人已没有施展手脚的舞台,该是以批发给乡下良种店为主吧。

  北边尽头,是家小菜场。我常到门口两旁的小地摊上买些乡下农人自产自销的时令蔬果。这个点,正赶上北方大伯兜售馒头。他的馒头个大、厚实、有嚼劲。五毛一个。一出笼,马上抢购一空。

  像我这样操持家务的妇人们,经常要到这条老街逛逛,打点零零碎碎缝缝补补的小事。

  这些,以小街为幕,温情演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日报 大家 06 小街况味 2014-12-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