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大家
3  4  
东阳城的书店
“方卿无双”
流 年
蝌蚪
摁一个春天在记忆里
立夏黄鳝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5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城的书店
2015-05-13

    □吴立梅

    世界读书日,到刚搬迁的新华书店转了一下。书店的营业面积比前扩大了不少,二至四层用来陈列纸质书,品种和数量都相当可观,无愧“东阳书城”之名。店内安放桌椅,顾客不必站着或坐在地上看书,人性化的布置让人眼睛一亮。

    与工作人员交谈,说起将来在南街是否有新华书店的位置,他一脸无奈。看来,东阳城唯一的国有书店将在新南路落地生根了。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其地理位置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红椿巷区域未拆迁前,新华书店占据东阳城最繁华之南街的两处黄金宝地,人流集中,地位突出。一处在南街北端西侧,与老市府隔街相望,我所购书的相当一部分来自这里,其中有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文库”十来本和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系列鉴赏辞典十余本。另一处在剧院对面的南街44号明珠楼。

    明珠楼那儿的书店原本是新华书店的仓库,上世纪90年代开业时上下三层都经营音像制品和书籍,后来底层让位于珠宝眼镜服装。新华书店的几次打折书销售都在那里。本世纪初曾在那里买了一套四册《古代礼制风俗漫谈》。其时,《词源》合订本也打六折,我还动员同事去买。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东阳的书店似乎只有老市府边的一家及其在解放路南端的分店。80年代开始,个体书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东阳市文化志》,1995年底,城区有个体书店56家。世纪之交为城区个体书店的鼎盛时期,名气最大的当数启迪书店,书的品种多,档次高。启迪书店原在南街口广场,后来搬到汽车客运中心(今好乐多所在)斜对面的吴宁西路,最后易址黉门广场,在那里也换了几个地方,最后落脚于原广播电视台旁边。1994年腊月,我曾在该店吴宁西路门店购得中华书局重印的1936年版《辞海》。

    西街西端的白云书屋似是改革开放后个体书店的开拓者。西街与中山路的东南交角有经营旧书的新时代交流书屋,但存在时间不长。西经泽巷南段西侧的旧书店,旧书刊藏量可谓宏富,几年前也因顾客寥落而难以为继了。不过要论旧书店的沿革,80年代初西街忠臣祠地段就有过一家,金循华老师的许多藏书就在那里出售。

    十来年前,乐园路东端南侧靠近百家塘处也曾经开过一家“特价书城”,一对外地的小夫妻经营,两间房子,书架林立,书的品种和数量都不少,我在那里买过左民安著的《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等。

    解放路南段西侧的育才书店,开了二十来年,经营家具木雕图册、教辅资料为主。解放路中段西侧也开过“鼎鼎书店”,为时不长。2007年,我在那里买了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定价188元的《历代金殿殿试鼎甲朱卷》。书中搜集了唐代以来大多数年份的科举时代会试、殿试的试题,宋代名状元王十朋、陈亮、文天祥,明代名状元吴伯宗、康海、杨慎、李春芳、申时行,清代名状元韩菼、钱棨、崇绮、洪鈞、张謇等大魁天下的对策。嘉庆以后的鼎甲试卷大体齐备,末代状元刘春霖的殿试卷也在其内。

    解百商厦的地下层一度开过书店,华联商厦的入口处也放过书架,但都为时甚暂。其他昙花一现的书店还有一些,吴宁西路接官亭对面就有过一家。望江北路南段西侧手机店旁,乡土文化爱好者杜晓波也开过一阵子“文华书店”。有些书店租售并举,以维持生计。

    东中没有移到江北以前,学校门前有几家书店,以销售教辅材料为主,较著的有东风书店和飘萍书店。东风书店后来移到东门头,最后易址东井巷中段。环城北路东二中对面的“学生书店”,开了十多年了,专营教辅书刊,是少数至今仍在经营的个体书店之一。

    书摊可视为没有房顶的书店,可分为固定和流动两类。固定的,上世纪80年代,黉门前丁字街近圣居北侧、人民照相馆的斜对面就有一处,如同现在的报刊亭,以销售杂志为主。流动的书摊在振兴路,有两三处。物资交流会上也有书摊,不过兜售的多系盗版书,内容多属算命看相、励志养生之类。

    市图书馆每年有一两次书市,大多售卖从出版社淘来的特价书,颇有价廉物美的。这样的书市还在影城前面空地办过。我在书市购过“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一套十几本, “中国历史小丛书合集”一套二十来本,“中国风俗文化集萃”一套二十余本。

    在网络阅读普及、电子书流行的今天,人们购买和阅读纸质书的热情大为消退。但深层阅读,咀嚼品味,反复揣摩,批注鉴赏,还是离不开纸质书,纸质书在个性化阅读方面的优势无可比拟,实体书店永远有其存在的价值。

    自启蒙入学以来,读书、教书、编书、写书,一辈子与书为伴。书店是读书人的精神领地,一段时间不到书店转转,就像丢了什么。一入书店,便流连忘返,徘徊瞻顾,浑然忘我。爱书、嗜书,虽不到“如命”的程度,但也相差无几了。人们讥讽的“书痴”“书呆子”“书生气”,甚至“书壶相”,如果换个角度看,难道不是对渴求知识、抱朴守贞的褒扬?

    人言“一世读书抵封侯”,走出书城,站在台阶上,身后俨然就是侯爵的府第。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日报 大家 00006 东阳城的书店 2015-5-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