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新市
3  4  
10余户倒塌房获理赔
王可龙:索粉好吃 加工不易
路面惊现多个螺栓
热心人郭明为老人
送了12辆轮椅
一届比赛拿仨金奖
拿着假证办落户
唱歌、开房……你猜最后怎么着?
横店工业大桥
封道通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7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王可龙:索粉好吃 加工不易
2015-07-16

    横店镇上,活跃着一批传统手艺达人⑥

    □记者 郭好进

    横店镇夏溪滩小区是远近闻名的索粉加工专业村,60岁的王可龙又是该小区加工专业户中的佼佼者。

王可龙:索粉好吃 加工不易

    14日上午,当记者慕名来到夏溪滩小区时,王可龙已到南上湖小学的工地上做小工,妻子吕顺芳正在太阳底下翻晒前一天刚加工出来的索粉。他家门前和路边的水泥路上,晒着一排排蒸笼。

    王可龙家用于索粉加工的主要是一楼,院子一角摆放着加工机器,东边一间是厨房,中间两间是打通的,极大地方便了晒席等的进进出出。

    中午11时许,王可龙骑着电动车回家吃饭。看到妻子正在做饭,他去看看了机器,顺手把皮带整了整。虽说现在是一年中的加工淡季,但客户的需求还是要满足的。因此,隔个半个月或者20天,夫妻俩就会加工一次。

    王可龙出生在索粉加工之家,兄弟姐妹9人,他是老幺。不幸的是,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所以他没有享受到通常老幺能享的福,反而从小就要干重活。记事起,就帮着大人加工索粉了。年纪稍长,王可龙还跟着篾匠师傅学艺,村里办起竹编厂时,他也去厂里上过班。吕顺芳也出生在索粉加工之家,而且老爹的手艺是出了名的。两人结婚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其时,夏溪滩500来户几乎家家户户加工索粉。那时,加工索粉纯手工,既是技术活,更是体力活。王可龙家一次也就加工100来斤早籼米。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引进了机器,索粉加工最繁重的工序用机械取代了手工,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王可龙说,每年农历九月至腊月是加工旺季,至少要加工一万斤早籼米;上半年,则是淡季。所以村民们戏称,上半年,力气没地方用;下半年,欠个力气做。索粉加工也成为他家主要的经济来源,除了供三个孩子上学外,他家还于1995年建造了现在住的四间楼房。

    王可龙告诉记者,加工索粉是个繁琐的过程,经过泡米、碾米、压干、加工成圆柱状、放进蒸笼里蒸、切割成丝状、再次蒸、切割成型、摊散等十多道工序,历时十多个小时。加工的那一天,除了夫妻俩外,还得根据加工量,请邻居们来帮忙,通常是五六个人。13日早上,他们从7点钟开始,一直忙到晚上11点,加工了450斤早籼米。加工好后,剩下的活,基本上交给吕顺芳打理了。王可龙利用自身特长,去工地里帮表弟干活。

    说起索粉的销售,吕顺芳一脸自豪。她说,多年前,还要拿出去卖,最近这15年,可以说足不出户,索粉就销完了,来买的基本上是回头客。因为她家的索粉,原汁原味,没有任何添加剂,在客户中有好口碑。13日还没开工,就有客户打电话来了,一个订40斤索粉,一个订20斤。在周边村甚至东阳市区,都有一批忠实的拥趸,有的还把索粉带到国外去。即使是在加工旺季,每到腊月二十,家里就没有索粉了。

    王可龙说,加工索粉,天气预报必须听得很牢,除了收看电视外,有时还要打电话查询,确保提前几天知晓天气状况。现在是三伏天,如果外面风大,放在迎风面,半天就可以晒好了;如果是冬季,经常要晒两天。

    王可龙坦言,现在夏溪滩坚持加工索粉的已不到20户,最年长的70多岁,最“年轻”的也有50多岁了,只要自己干得动,还会坚持下去。至于如何传承,那可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日报 新市 00006 王可龙:索粉好吃 加工不易 2015-7-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