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人文
3  4  
从九华山到牛首山,东阳木雕受认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0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九华山到牛首山,东阳木雕受认可
2015-10-28

    世界唯一的佛顶骨舍利昨日于南京牛首山供奉

    东阳人再次演绎“雕刀下的梵唱”

    □记者 吴旭华

    27日,江苏南京牛首山佛顶宫举行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供奉大典暨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开园仪式。当日,供奉佛顶骨舍利圣塔的牛首山地宫主体建筑佛顶宫建成开放,金碧辉煌的地宫令人叹为观止。

    可是,你知道吗?地宫中的所有木雕,都出自东阳人之手。

    承担了牛首山佛顶宫木雕装饰工程的,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小明。

    “能够参与这场佛教界盛事,亲眼目睹世界上目前唯一一枚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安奉,与有荣焉。”昨晚,在自己一手打造的“个木园”内,黄小明兴奋难抑,“围绕供奉佛祖顶骨舍利的圣塔,还有八座灵塔,这八座灵塔也是我设计并主持制作的,用于供奉历史上著名的高僧大德舍利。”

从九华山到牛首山,东阳木雕受认可

    2009年,安徽九华山着手打造佛教文化园“大愿文化园”,邀请黄小明参与园内木雕装修设计与施工。根据九华山特有的地藏大愿文化,黄小明率领他的团队,结合安徽传统建筑特色,运用东阳木雕独特的技法,为大愿文化园锦上添花。2013年工程完成后,木雕装修效果获得项目方的高度认可,被誉为“雕刀下的梵唱”。当年,刚好项目施工方承建了南京牛首山佛顶宫,于是再次邀请黄小明合作。

    牛首山佛顶宫的开发建设,缘于2008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在大报恩寺遗址区发现了长干寺地宫,出土了佛顶骨舍利。经国家民宗局和中国佛教协会认定,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佛顶骨舍利。为供奉佛顶骨舍利,南京市决定在佛教禅宗三大宗之一“牛首宗”的祖庭——牛首山遗址公园内建地宫安奉佛顶骨舍利。

榫卯工艺制作灵塔,八种形制各擅胜

    牛首山佛顶宫共高9层,其中地面3层,造型为莲花座托起佛顶发髻的摩尼穹顶,直径超过200米,气势壮观;地下6层是核心区域,供奉佛顶骨舍利的圣塔就安放在地宫第六层。

    “地宫内供奉佛祖顶骨舍利的圣塔,通体为青铜铸胎锻造,运用鎏金、水晶、琉璃、宝石等佛教“七宝”镶嵌,集青铜、鎏金、掐丝珐琅、雕塑、錾刻等数十种传统工艺于一体,在激光投射下,精美绝伦。”黄小明描述,以圣塔为中心,绕墙一周设置了8座莲瓣造型的佛龛,里面安放着8座灵塔,全部用金丝楠木老料制作。

    灵塔用于供奉高僧舍利子,又称舍利塔,属于佛教三大建筑之一佛塔的范畴。“按设计方的思路,8座灵塔必须以不同风格呈现,体现佛教各个流派。”黄小明查阅资料,走访名山大刹,设计出亭阁式塔、楼阁式塔、密檐式塔、藏式塔、金刚宝座塔、花塔、傣族塔、印度佛塔等8种形制。

    黄小明解释,这8种形制的灵塔,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体现了佛教与民族宗教信仰的融合,像藏式塔、傣族塔、印度佛塔,都属于佛教之塔与民族宗教信仰的浑然一体结合;二是体现了中外元素的糅合,塔在佛教东传后,与中国传统建筑结合,演变出中国特有的亭阁式、楼阁式和密檐式塔;再就是佛教不同流派所供奉“塔”的融合,二乘或三乘佛教、南方佛教与北方佛教等不同流派兼容并蓄,彰显佛家“大爱”道义。

    为了采集灵塔的相关建筑要素,黄小明先后去了山西、陕西、河南、云南、西藏等地,“山西的应县木塔属于楼阁式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陕西的大雁塔是密檐式塔的代表作;云南的傣族塔颇具特色;藏式塔和金刚宝座塔当然是西藏地区最典型啦!”每到一地,除了对塔写生,还要千方百计入塔观看内部结构。2013年,黄小明应邀为印度噶玛噶举派大宝法王制作宝座,他借机去了印度参观;随后又赴不丹、尼泊尔考察佛教文化。

    “2013年可说是我的礼佛之年,去了许多佛教胜地,收集到了大量佛塔资料。”黄小明绘出图稿,邀请了经验丰富的细木匠作师傅,用榫卯工艺制作木构架。“立、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全部用手工制作,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黄小明说,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可以应对地质灾害。灵塔上还用东阳木雕技法,雕刻了佛教故事,更显庄严神圣。

    8座灵塔通体采用24K真金箔细密贴饰,在彰显灵塔尊贵的同时,将黄金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完美体现。

创新技法挑战极限,木雕建筑巧融合

    用东阳木雕全新演绎的佛塔,与供奉佛骨舍利的圣塔,安放在地宫第6层,暂时不对普通游客开放。“普通游客一般参观负5层,那里安放着一座大舍利塔,供奉着仿制的佛顶骨舍利。”黄小明介绍,这样一来,进入地宫第5层的通道“千佛廊”,就成为重要的视觉路径。整条通道用东阳木雕结合大理石材作为装饰,可以说是东阳木雕的主场。

    “整条通道被分割成12个空间,分别用木雕月梁和落地罩分隔;每个空间内设置4座佛龛,模仿敦煌千佛洞的场景,安放着密密麻麻的小佛像。”从现场回来的黄小明回忆,参加供奉典礼的贵宾进入通道后,产生了深邃而高贵的穿越感,直呼“震撼”。

    月梁又称冬瓜梁,是地宫木雕装饰中的主体。月梁用整根原木制成,长7.2米,高1.2米。如此壮硕的原木,全部从国外进口,每根胸径粗达2米左右,需用3辆铲车一起卸载。黄小明设计在月梁的前、后和下部观赏区,运用东阳木雕深浮雕技法,雕刻了荷花、天女散花、法器等佛教图案。

    月梁安装时碰到了技术难题。“对于这种超大型构件,通常采用外包梁做法,即先用钢筋焊接搭出梁架形状,再把雕刻好图案的木板包在钢筋龙骨上,看上去就像整根大梁一样。但是,为了打造世界一流的佛教文化园,牛首山佛顶宫要求用整根原木雕刻制作月梁。”这样的要求让黄小明很挠头,因为这样的原木月梁自重高达十几吨;而在传统营造中,月梁安装采用两根立柱夹住,再用柱中梢固定的办法。但在佛顶宫,通道上的柱子较之月梁安装位置低2米左右。这就是说,月梁必须悬挂在高达7米的屋顶。在经过无数次模拟实验后,黄小明和他的团队在月梁内部嵌入两根罗杆,把月梁牢牢地“吊”在通道顶部钢架上;然后在立柱上部增设高约1米的“童柱”,安装上龙形“梁下巴”作为装饰,制造出月梁由柱子夹住的假象。“龙形梁下巴采用圆雕技法,左右两龙首嘴巴一张一合,寓意开合有道。但是仅有龙头没有龙身,太过单调,而且容易给人‘断头龙’的感觉。”黄小明敏感地发现了这个设计缺陷,他运用东阳木雕的“贴片雕”技法,雕刻了云纹,一片片组合粘贴在“童柱”上,“这样看上去,龙就像在腾云驾雾,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感。”这一创意,让项目方连连叫绝。

    12道落地罩设计成卷草纹,面板运用浅浮雕技法,满地雕刻“连理枝荷花”图案,带着浓烈的西域风情,静默而喧闹,含蓄地述说着佛教东传的轨迹。

    “佛教建筑装修必须遵循宗教仪轨,又要尊重空间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都受到限制。”黄小明坦言,牛首山佛顶宫的木雕装饰再次融合了特定主题文化、佛教通识符号以及传统营造法则,把小时空内存在的物象有机结合;同时借助传统木架构,重新安排空间秩序,使木材与其他装饰材料达成了视觉上的珠联璧合。他期待,随着牛首山世界佛教文化园正式对外开放,东阳木雕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日报 人文 00004 从九华山到牛首山,东阳木雕受认可 2015-10-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