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两江
3  4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纸质电费单本月起逐步取消
力争年增贷80亿
保证重点项目投入
推进商标品牌战略
我省开启五大行动
红椿巷的前世今生
活力花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5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红椿巷的前世今生
2016-05-06

    红椿巷的前世今生

    □记者 李磊

    市区南街,人流熙熙攘攘,车辆川流不息,给人一种现代都市的感觉。南街,对东阳人来说是一条意义非凡的街。昔日的繁华令人记忆犹新:市政府大楼、百货大楼、各类商店集聚于此。还有红椿巷,大凡想及南街就会想起它。今天,记者就与大家聊聊红椿巷的前世今生。

    昔日的红椿巷:

    历史悠久,名人辈出

    红椿巷位于老城城中偏西,东与南街平行。南北向,北连西街,南接镇圣庙,长约185米,宽约2米。居民以岘西杜氏和南岑吴氏为主。红椿巷原为棋盘街的北段。红椿楼以北地段则称“木牌坊脚”,因与西街相连的巷口原有一座木牌坊,康熙《新修东阳县志》称此段为“上金宅巷”。此牌坊名“藩伯”,又名“枢衡”,明崇祯九年(1636)为天启二年(1622)考中的进士金肇元建造,据称上有同榜进士张国维题字,上世纪30年代焚于火,仅存石柱。

    坐西朝东的红椿楼,说是楼,其实带有寺庙性质,香火颇旺,外观和镇圣庙相近,规制略小,塑有“红椿太祖”像。老辈人说,红椿太祖是山西人,于东阳人有恩,还说他常栖身于一棵红椿树下,故建此楼以供奉。

    1943年行政区划上有“红椿庙巷”之名。康熙《新修东阳县志》则称“上金宅巷”。但当地居民称这一区域为红椿楼。上世纪80年代,“木牌坊脚”到镇圣庙街段定名为“红椿巷”(旧时地图将此段列为棋盘街的一部分)。

    此外,红椿巷名人也是蛮多的,红椿楼之北,有吴玉书旧居。吴玉书,吴良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博士,台湾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研究所教授。红椿巷与腾蛟巷相交的南口,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杜金荣旧居。

    今日的红椿街:

    道路宽敞,高楼矗立

    从红椿巷的老照片中不难看出,旧时的红椿巷是一条并不宽敞的道路,而现今的红椿街,不仅道路宽阔通畅,而且高楼林立。不仅如此,红椿街的商业气息也越来越浓,茶楼、药房、餐饮店应有尽有,来往的车辆和行人络绎不绝。

    “现在的道路宽了,行车十分方便。”近日,来南街买花的市民王林俊感叹道,以前的道路开两辆三轮电动车就很挤了,现在的红椿街,并排开三辆汽车都有余。

    王林俊还告诉记者,他虽然不住在南街,但是住得离南街并不远,所以他平时外出买东西首选南街,“南街商店越来越多,购物的选择范围也越来越大,这是好事。”

    土生土长的“南街人”戚美芬在南街改造前就住在红椿巷,“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红椿巷的种种回忆还历历在目。”她对红椿巷的感情十分深厚,也对现在红椿街的前景十分看好。她说,现在的住宿条件比以前好,楼房高了,房屋面积大了。

    “红椿街对于整个南街区域来说意义非凡,可以说红椿街发展了,南街的商业优势将更加凸显。”戚美芬希望通过红椿街的发展,早日推动南街重现往日的繁荣景色。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日报 两江 00002 红椿巷的前世今生 2016-5-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