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三乡
3  4  
16岁拿下34个省级冠军
竹编公益培训班
成卢宅老街热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8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竹编公益培训班
成卢宅老街热点
非遗传承人最多时一天课徒12人
2017-08-09
葛若冰展示竹编“处女作”。
蔡红光为学员示范竹编过程。

    □记者 吴旭华

    6日上午8点,城区卢宅老街“红光竹艺”店内,5名学员正在埋头编织各种竹器。不足20平方米的店堂内没有空调,仅靠两架电风扇卖力地摇头吹风,学员们却心无旁鹜,无惧酷热。

    “这是我开设东阳竹编体验班第三周,他们每周都来学习,挺不容易。”为学员们传授竹编技艺的是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东阳竹编非遗传承人蔡红光。3周前,她开设了免费的竹编技艺体验班,利用周末时间授课,没想到响应者甚多,成了卢宅老街上的“热点”。

竹编公益培训班

成卢宅老街热点

非遗传承人最多时一天课徒12人

    学艺半年,徒弟成了“助教”

    “这两根竹丝应该挑起来,两边各压一根。”“打篾尺动作要均匀,否则编出来的席面不平整。”……29岁的赵伊娜正忙着辅导学员,看起来俨然是位称职的“助教”,可其实她学习竹编技艺不过仅半年。

    赵伊娜原来从事会计工作。今年3月份,她的舅舅周国礼研发“东阳三宝”,其中有一款竹丝扣瓷的杯子需要找人合作,辗转找到了蔡红光。“那天我走进蔡老师的店里,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这些竹编真漂亮,看得人心痒痒的。”赵伊娜说,蔡红光的竹编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又带着小清新气质,正符合传统工艺生活化的潮流,当时她就很想学习。她征求了舅舅的意见,获得了周国礼的支持,于是放弃会计工作,一心一意跟着蔡红光学习东阳竹编。

    “竹编看着简单,做着却很难,技法千变万化,没有耐心、恒心、慧心还真学不好。”赵伊娜说,学习竹编除了要有强烈的兴趣,最好还能有较高的审美观,至少有点艺术细胞,否则很难坚持,“竹编和其他材料的结合、与不同器物的结合,既考验技法,也考验创意。”

    部门助力,网络发帖招徒

    古老的街巷,空灵的竹器,两个做竹编的美女,这美好的一幕成了“活广告”,不断有人向蔡红光询问招徒事宜。今年上半年,市非遗保护中心几次邀请她前去为市民和小记者传授竹编技艺,一些市民体验后非常感兴趣,与她加了微信好友,希望能进一步“深造”。

    7月初,蔡红光尝试着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竹编体验的预告,获得了良好反响。“虽然如此,我还是有点忐忑,怕到时候被放鸽子。”正在观望间,市非遗保护中心推出了传承人招徒启事:凡是非遗传承人有招徒意向者,均可在中心的网络平台上免费发布消息。蔡红光第一个报了名,7月21日,市非遗保护中心的官微、网站都发布了蔡红光招徒的启事。

    “非遗中心的助力很见效,不少人联系我询问招徒具体事宜。”政府部门的支持,让这位有着30年竹编从业经历、参加过北京故宫“倦勤斋”修缮的70后大师信心大振,在朋友圈里发布了正式开班授课的公告。鉴于店里业务较多,蔡红光决定在周末开课。“如果体验者中有愿意长期学习、悟性又好的,我可以考虑收为正式徒弟。”蔡红光说,考虑到非遗传承,她决定坚持公益培训、免费授课。

    学艺者众,期待扩大规模

    7月22日,首期竹编体验班开课,来了8个人。即使如此,小小的店堂已是“人满为患”。第二期报了18人,“店里最多时挤下了12个人,已经水泄不通。”空间狭窄加上高温,蔡红光开始担忧学艺效果。她决定根据报名秩序安排课程,可经常有人“不请自来”,对此,她只能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创造条件,“这3个星期基本上天天有人来学艺,周末开班的规定已经被打破了。”

    44岁的郭云芳就是每天来学习者,已经坚持了两周。第一周,她编织了茶杯垫,还在垫子上绘画,现在学习编织小箩筐。“我准备把竹编基本技法都学会。”她自信地说。金萍霞4月份就来学习,但忙于家务而未能坚持。这次,趁着孩子放假,她把儿子和亲戚的孩子都带到店里学习,两代人学得很是投入,“这项活动很好,不仅让孩子感受了传统文化,还能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在她的发动下,同村的妇女和孩子也跟着前来学艺。做电商的蔡晓彪几乎每天来:“做电商开网店处处需要创意设计,学习竹编对拓展创意、提升设计大有帮助。”小伙子用3天时间就做了一个小箩筐,戗角处理很到位,受到蔡红光的表扬。

    卢宅老街的旅游功能扩大了蔡红光竹艺的品牌效应。这天一早,葛若冰驾车近1小时,从义乌苏溪家里赶到卢宅,跟着蔡红光学艺。原来,前几天葛若冰到卢宅旅游,看到竹编体验班开课,了解情况后次日就赶过来学习,“一直喜欢竹编,喜欢传统工艺,就是苦于找不到地方学习。”她表示将持续学习下去,以后也能在义乌传播竹编文化。来自舟山的蒲晓燕也从蛋糕烘焙师变成了东阳竹编的粉丝,希望通过竹编传承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独特印记。

    “没想到喜欢竹编的人这么多,这让我坚定了弘扬东阳竹编的心念。”蔡红光说,如果有合适的场地,她将传授竹编全套流程包括剖篾,“剖篾是第一道工序,更合适男性,女性则更适宜精细编织,但要真正传承东阳竹编技艺,必须掌握这项基本功。”面对东阳竹编传承队伍式微的现实,蔡红光期待能有更多人加入学习行列,传承这项传统工艺。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日报 三乡 00005 竹编公益培训班
成卢宅老街热点
2017-8-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