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0版:纪念撤县设市30周年特别报道
3  
张章荣:扎根基层,钟情文艺
这三十年,因努力而美丽
李巧萍:坚守一线三十年,环保监测更精准
李飞鹏:30年,我见证西坑沿的华丽转身
张正良:公路是我家,再苦再累也心甘
王亚民:务农从集体到个人再到“集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9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王亚民:务农从集体到个人再到“集体”
2018-09-27

    □记者 郑晓东

    王亚民,湖溪镇镇西村党支部委员。

    湖溪镇镇西村马上桥自然村村民王亚民大半辈子都与农田打交道,如今60岁的他担任着镇西村党支部委员,还在为村庄的发展埋头苦干。

    “我们小时候还是用牛耕地的,每户人家只能基本填饱肚子。”王亚民说,当时每个生产队有2头牛帮忙耕田,每天能吃饱肚子就是他最开心的事。

    “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最早是改革开放那会儿,大家不仅能吃上饱饭,还能卖掉多余的粮食换点生活费。”王亚民告诉记者,改革开放那几年,村里分田到户,还种植了杂交水稻,亩产量达到了800斤。

    王亚民说,东阳撤县设市那年,他承包了3亩地种植小麦和水稻。3亩地的收成,既解决了全家人的温饱问题,每年还能有2000多元结余,补贴家用的同时尽量供孩子上学,“当时觉得孩子读了书,将来就有了希望,每天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盼头。”

    “那时候务农可辛苦了,光是插秧就得一个星期左右,中间还要除虫灌水,而收割的时候也是最辛苦的时候,但心里却很踏实。”随着社会发展,王亚民每年收获的水稻都在增长,一年年的增收,也让王亚民有了越来越多的积蓄,1990年王亚民购买了他的第一辆拖拉机并开始打造他的新家。

    1988年,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王亚民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用拖拉机帮助村里人种地,当年已经有了1.5万元的收入。

    2003年,马上桥统一把农田承包给了种粮大户进行科学管理,既促进了村里农业发展,提高了粮食产量,也为出门在外的村民增加了收入。现在,马上桥水稻产量达到了1400斤/亩,花菜、芋头等产量有5000斤/亩,农业发展迅速。

    王亚民说,借着国家改革开放和东阳撤县设市的东风,农民越干越有劲,才有如今幸福美满的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日报 纪念撤县设市30周年特别报道 00020 王亚民:务农从集体到个人再到“集体” 2018-9-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