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区动力
3  4  
种粮大户的第三次创业
一女子使用假币被察觉
协管员协助抓获嫌疑人
破解市容管理难题
扮美村口
“贷”动农户发展新方向
办厂能人反哺家乡 百余老人喜领红包
祖孙同乐
共度重阳
旅澳华人情系家乡 重阳节给老人送礼
炊事员善意提醒 一老太脱离危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0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单纯种粮→农机化服务→粮食深加工
种粮大户的第三次创业
2018-10-22

    □记者 郭钧衡

    进入秋季,许多种粮大户的育秧大棚就显得空荡荡,然而,记者17日下午在六石街道吴良村立新家庭农场育秧大棚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几名工人忙着在大棚里晾晒粉干。“经过前段时间的试加工,我们的产品已经定型,并正式进入市场。”立新家庭农场负责人吴立新说。

    从单纯从事粮食生产,到开展农机化服务,再到粮食深加工,市优秀种粮大户吴立新开启了他的第三次创业之路。 

    第一次创业:小商人变成种粮大户

    吴立新今年50岁,在吴良村村民的眼里,他是个头脑活络的人,早些年他开过货运车辆,还做过生意,是一个成功的小商人。

    2000年,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农村出现了抛荒现象,许多地方的农田长满了杂草。当时的行情是农户出除草剂的钱,请别人代为耕种承包田。考虑到孩子还小,需要大人在家照顾,吴立新决定回归老本行,向抛荒的农户“讨”些田来种种。他和妻子通过上门协商或电话联系,“讨”到60多亩农田的播种权,加上自家的承包田,规模达到了70亩。

    作为农民的孩子,对水稻播种和管理自然不在话下,加上吴立新和妻子勤劳吃苦,当年70亩水稻获得了丰收,年底一盘算,效益不错。到了2003年,吴立新的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150亩,他还购买了收割机帮别人收割,当年的纯利润达到10多万元。

    随着粮食产销政策的完善以及我市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政策措施,吴立新将自己的目标定位为当地第一种粮大户,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田承包区域从吴良扩大到周邻村(小区),最多的一年,他种植早稻1400亩,向国家投售早稻谷430多吨,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优秀种粮大户。

    第二次创业:“机器换人”多元发展

    实现了当地第一种粮大户的目标,吴立新没有沾沾自喜,他发现,农村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帮工越来越难请,种粮的利润越来越少。要破解农业“用工难、用工贵”,唯有用新型农业机械设备替换人工。

    从2013年开始,吴立新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建起温室、育秧车间、烘干中心,购买了收割机、插秧机、植保机、中拖等农机设备,组建了腾威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周边几十个种粮大户。

    这几年,六石一带土地租金水涨船高,吴立新敏锐地认识到,单一种植水稻虽辛苦,但收效不佳。面对新形势,2015年,他迈出了多元发展的第一步,除了种植水稻,还尝试种植毛芋、三棱、蔬菜等经济作物。他还注册了“藏乐园”商标,投资数万元购入碾米设备,加工精米,在市场受宠。

    第三次创业:走粮食深加工之路

    随着种业的发展以及粮食市场的激烈竞争,消费者对粮食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本地粮食的附加值,就要走深加工之路。”吴立新说。

    东阳粉干以大米为原料,经过水浸、磨粉、蒸棵等工序制成。粉干便于储藏,烧煮简便,深受人们喜爱,是我市传统的地方名产。

    吴立新告诉记者,目前,制作粉干的早稻米市场价每公斤不超过4元,经过加工后的优质粉干每公斤售价达13元左右。去年年底,吴立新决定加工粉干。“我们种粮大户的一个优势是大米是自己的。”经过外出学习,他投资30多万元建起粉干加工车间,并聘请了专业师傅作指导。

    要做就要做好。为了追求粉干的韧劲,吴立新和师傅不断尝试新米的配比量,终于生产出优质粉干,受到用户的青睐,产品已销往周边和义乌等地。

    “我们的另一个优势是,所有粉干都晾晒在大棚里,杜绝了粉尘的污染。现在的回头客已越来越多。”面对自己的第三次创业,吴立新信心满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日报 区动力 00004 种粮大户的第三次创业 2018-10-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