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身边
3  4  
搭起帐篷探秋
肉价持续上涨
鸡鸭鱼蛋走俏
公交车行驶中冒烟
执法人员紧急叫停
孩子没时间上课 培训费能退吗
产妇230斤
常用麻醉穿刺针都不够长
渔晚速写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1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渔晚速写
2018-11-15

    □通讯员 厉守龙

    一日清晨,我在江北街道渔晚小区周围慢跑,看着一排排整齐美观的房子,一条条宽敞平坦的道路,一处处错落有致的绿化,不禁对一起锻炼的几个居民说:“渔晚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富了。”不想,大家都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早先渔晚还是一个‘光棍村’。”这一句话,让我想深入了解渔晚的今昔。

    通过向多位干部、群众的了解,我挖掘、梳理出了渔晚华丽变身背后的故事。

    昔日的渔晚村,土地微薄,穷得像一句顺口溜所说一样:家无零用钱,户无隔年粮,生产靠贷款,粮食靠市场。而正因为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该村“光棍”多,甚至一家三兄弟都娶不到老婆的也有。

    穷则思变。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渔晚人不失时机地着手发展传统工艺生产,办起了“工艺绣花厂”。土地承包到户后,则出现了家家户户皆绣花的局面。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实行了分散加工与统一管理的方式,即对外统一挂渔晚绣花厂的牌子,确定专人统一管理业务,统一安排生产,产品销售后,大队提取10%的收入作为税收和集体积累,其余归加工者所有。据相关资料显示,到1982年底,全村有96%的农户参与绣花和供销业务,缝纫机由1976年的4部发展到223部。

    此后,该村居民们的腰包日鼓,“穷”帽、“光棍”帽统统被摘,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有了钱,就要让家变得更好。2002年,该村大刀阔斧地对西半村200多户农户进行拆旧建新。2012年起,又启动东半村的旧房改造。迄今,旧村改造,已全部完成。由于楼房设计协调、时尚,再加上村庄环境优美,来这里买房居住的可不少哩。

    “在提升外部环境的同时,还要提升人的内在素养。”这是该小区两委会班子成员的共识。

    对此,除了通过黑板报、宣传窗等载体对居民进行经常性正面舆论引导外,他们还自有一些独特的做法。如,不久前,特地请小区“文化人”,精心撰写出一些催人奋进、发人深省的诗句,刻在综合楼、老年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上。还有,要求居民搞好小区环境,全体党员干部每月参加义务清扫。日长月久,许多居民也加入到这支义务环卫队伍。

    此外,几个细节,我印象较深:小区每次搞活动需要募捐,无一人拒捐;每次小区演大戏,戏场内地面上几乎看不到垃圾,只看到挂在长凳上一只只用来装垃圾的塑料袋……

    “物质富裕,精神富有”这八个字在这个小区已得到了初步的印证。从昔日的“光棍村”到今日的“迎宾来”,又有多少感慨于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日报 身边 00007 渔晚速写 2018-11-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