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特刊
3  4  
用“三力”书写兴文化使命答卷
东阳市国土资源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出让公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2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用“三力”书写兴文化使命答卷
2018-12-07

    □陈汝宏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兴文化”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任务之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兴文化之“兴”,首先是“兴起”,就是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构筑起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其次是“兴盛”,就是要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宣传思想工作者,就要立足东阳实际,脚踏实地,出谋划策,用心以“三力”书写兴文化使命答卷。

    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增强兴文化动力

    传统文化“新”起来。有着1800多年文化发展史的东阳,文化资源富集,文化基础厚实,文化繁荣发展的土壤肥沃。千百年来,东阳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红色亮丽的革命文化、多姿多彩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恐龙之乡”闻名遐迩,早在1997年,就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市”“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枝繁叶茂的文化之“树”,是繁荣东阳郁郁葱葱的“文化森林”的深厚源泉。

    悠久的文明历史,孕育了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东阳大地的丰富传统文化,是人民大众在千百年历史进程中经过长期实践发展起来的文化精华、智慧结晶,它反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具有典型的东阳精神、东阳风度。这些思想理念体现着祖先爱好和平之“魂”、崇尚自然之“魂”、注重和谐之“魂”,演变成一种文化特质传承下来,凝聚成民族的灵魂,滋养着后人。促进文化大兴盛大繁荣,东阳善于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既深入挖掘、大力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又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新内涵。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文化礼堂建设中,东阳市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在着力保存乡村集体记忆、延续乡村文脉的同时,不忘重现滋养一代代人的家规家训。东阳率先建起了规模一流的家规家训馆,各村文化礼堂都建起了各具特色的家规家训馆、家规家训长廊、家规家训主题公园。目前,全市有99个文化礼堂展出家规家训1.6万余条,像虎鹿镇葛宅村还充分挖掘党员清廉家训、家规,并在家门口展示,这既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对党员的一种无声监督,让深藏于文化基因中的家规家训焕发新的时代力量,达到文化扬廉的效果。东阳传承家规家训的创新做法,引来了全国各地慕名参观者,成为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一大风景。家训的传承,在深层次树立了民众的基础道德,纯净了人们的心灵,涵养了社会的风气,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

    在挖掘文化资源中激发兴文化活力

    革命文化“红”起来。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红色文化诞生于血与火的革命岁月,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书写的红色篇章。用灵魂铸就的红色精神,它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谛。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各种文化中,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决的奋斗精神等,为实现东阳的繁荣富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是红色文化的精髓。为大力弘扬红色精神,东阳在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注重挖掘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资源,先后建起了石马、看芝等多个以抗战为题材的红色文化礼堂,以实物、图片、故事等多种方法,再现了当年东阳人民誓死保家卫国的壮烈场景,使红色精神内化为东阳人民的价值认同和精神追求,真正实现在发展红色文化中传承红色精神,在传承红色精神中汲取昂扬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力量,红色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载体。

    先进文化“亮”起来。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至2018年底,东阳可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93个,基本覆盖近一半行政村,打通了群众文化需求的“最后一公里”,照亮了全市乡村的公共文化空间,唤醒了沉潜于乡野民间的文化自觉意识。这些文化礼堂成为承载乡愁、展现乡风、体验民俗、传承文明的文化地标、精神家园,为新时期农民构筑起了自我学习、自我娱乐、自我交流、自我展示的良好平台。

    建礼堂是塑“形”,打造礼堂文化是铸“魂”,塑形更重铸魂。东阳多姿多彩的礼堂文化,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群众思想、贴近群众感情,真正让公共文化服务亲民、便民、利民,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改善了基本文化服务条件,增强了人民群众的乡土文化自信,提升了乡土文化品位,展现了乡土文化魅力,发挥了乡土文化力量,激发了乡土文化内生动力。

    建设文化东阳,基层文化是基础;实现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关键。在文化礼堂建设中,东阳重在培育礼堂文化上出实力,亮实招。东阳的礼堂文化可归结为四重意涵:一是传统文化。就是充分挖掘以“三老”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精髓(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老一辈传承的优良传统、老物件承载的优质基因),以晒家风、写家训、传礼仪等方法,传承祖先留给我们的传家宝;二是红色文化。具体内容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引领;三是礼仪文化。结合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和当前社会发展形势需要设计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现代礼仪活动,诸如启蒙礼、成人礼、敬老礼等,使文化礼堂礼仪活动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四是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是孕育一个人文化素养、文化品位的第一种文化,对于一个人的文化影响根深蒂固。农村文化礼堂是保存乡村文脉、呈现乡村集体记忆的文化殿堂,具有地域特色的村庄历史和文化遗产在殿堂中得以呈现,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维系村民乡愁意识、形成村庄集体认同的情感纽带。乡土文化更是乡村建设的积极力量,正是这种叶落归根、荣归故里的“积极乡愁”召唤在外的游子参与家乡建设,形成城市反哺乡村的社会有机循环。实践证明,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在外乡贤对家乡的反哺是一支重要力量。

    在创新创造中提高兴文化能力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创造是兴文化的关键之举。从一条街,到全球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横店影视城的创新创造名闻遐迩。作为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影视文化实验区的横店,发展势如破竹。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推动横店影视产业迈向新时代、促进产业拓展提升、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完善产业服务平台、加强引导扶持和要素保障、强化人才队伍支撑、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等一系列指导意见,明确在实验区的基础上设立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拓宽了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平台,成为产业、科技、人才的集聚示范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区。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的再次腾飞指日可待,正朝着省委提出的“全球最强的影视产业基地”的目标迈进。

    实现文化事业发展新突破。加快推进城市文化公园、美术馆、文化馆、非遗馆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探索城市书房、企业文化俱乐部建设。以“六大行动”“四大机制”创新驱动,深入推进“设施建设标准化、运行管理制度化、队伍支撑多元化、活动开展常态化”的精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实现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等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的建管用水平;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进礼堂”以及文化漂流、文化走亲等活动,注重百姓需求,做精文化大餐;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新突破。依托省委省政府批准升格的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横店影视产业园、梦上海、圆明新园(冬苑)、广州街香港街转型提升等项目建设,推进东阳江和乐老工业区、南市五一功能区等区块影视项目规划建设。做足“+文化”文章,深化文化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全国首个文创型全域旅游城市。发挥横店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带动作用,深化文化与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融合,支持传统文化企业改造,扶持高新技术文化企业创建。鼓励工业企业依托文化和创意设计,改造提升传统制造工艺,增加工业产品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全面深化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新战略,加快推动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实现文化品牌打造新突破。东阳文化资源丰富,精雕细刻、精工善艺的木雕文化,坚韧不拔、不畏艰辛的建筑文化,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教育文化,勇于创新、锲而不舍的工业文化,历史悠久、独树一帜的恐龙文化等特色文化汇聚融合,交相辉映。深入挖掘特色文化的深刻内涵,高水平、高层次开发利用这些独有的文化价值,使其成为展示东阳形象的标志性品牌。积极引导各类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航母型文化企业,培育一批行业知名、特色鲜明的骨干型文化企业,扶持一批“专精特新”成长型文化企业,努力做到把特色文化挖深,把文化品牌打响。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突破。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文化环境,建设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制度平台,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加快文化行政部门政府职能转变,注重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培养,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文化人才走进基层、了解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创作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为基层培养更多的草根艺人。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的作用,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

    (作者系东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日报 特刊 00004 用“三力”书写兴文化使命答卷 2018-1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