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大家
3  4  
母校的柏树
抢青
风过悬肉掩梅香
老兵父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3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母校的柏树
2020-03-18

    □徐云龙

    离开母校复夏小学已经有二十多年,但校园内的柏树,始终没有离开过我的记忆。

    复夏小学建于1939年,整个校园设计非常巧妙,据说是由当时的上海设计院设计。校园的东北角是吴复夏烈士陵园,西边是两棵高达十多米的柏树。柏树和陵园遥相呼应,中间隔着纪念厅。柏树一年四季披绿叠翠,是复夏小学的地标象征,远远就可以看见。据说是复夏小学建成时栽种的,表达后人对烈士的敬仰和怀念。

    柏树为百木之长,是正气、高尚、长寿、不朽的象征。柏树底下用青砖砌了一个圆形的花坛,种满了密密麻麻的麦冬。记得我在复夏小学读书时,下了课,我们就三五成群坐在柏树底下柔软的麦冬上看连环画,有时也做游戏、捉蟋蟀。抬头仰望,柏树粗壮、蓊郁,冠盖如伞,遮出一片清凉。阳光细碎,在绿叶间闪动。每一枚针叶,都似乎是一只调皮的眼,一颗流溢绿光的星。每到春夏,鸟声在树枝间啁啾,蝉儿在绿荫中歌唱。那声音清脆、欢畅,仿佛将天空唱得格外辽阔、晴朗。这时候,我们都觉得日子很幸福——阳光温热,绿影婆娑。

    一晃我们就毕业了,柏树依然在,默默地生长着,撑起的是生生不息的希望,洒下的是透心彻肺的清凉。

    20世纪90年代,我以老师的身份重回复夏小学。那两棵柏树,仍旧坚韧地挺立在校园之中。它的每一个细胞内,仿佛蕴藏着不为人知的巨大力量,可以抵御时光的流逝,年华的老去;可以容忍风暴的肆虐,人事的苍凉。作为柏树,也许它知道:生长是它的本分,遮阳挡雨是它的责任,安之若素就是它的宿命。水一旦流深,就会发不出声音;树一旦长成,姿态便成为永恒。

    一年又一年的陪伴,渐渐的,我不再觉得它只是一棵树,而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秋冬之时,柏树依然站在那里,撑满苍翠的针叶,有一种凛然的傲气。每逢下大雪,老校长总会拿根长竹竿,站在二楼的走廊,轻轻拍打柏树的枝干,厚厚的积雪簌簌落下,露出柏树一年四季都不变的墨绿。绿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温暖。春天来时,许多树都会从光秃秃的枝桠间,冒出嫩芽或花苞,蓬蓬勃勃地开始了新一轮循环。柏树却从不“大起大落”,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着,春天不争艳,冬天不落寞。它静静地站在那里,根在地下蔓延,无所拘囿;枝在空中伸展,无所顾忌。它用千万枚针叶的眼,看世事看风云,从容、优雅、诗意地生长着,只负责将鸟声聚拢,将天空唱晴。

    柏树也是美好的象征。邻近村庄哪家有女初长成,出嫁那天,一定会来到学校,向学校讨要几根柏树枝,把红红的花生夹满它的针叶,系上红绸带,仿佛就是一棵翠绿的小树,点缀着嫁妆,耀眼闪目。要是哪家老人去世,要献上花圈,同样少不了它。我在复夏小学工作近十年,每年都会碰到讨要柏树枝的人,校长总是有求必应。说也奇怪,尽管每年都要摘下不少的树枝,但丝毫没有影响柏树的生长,它仍然不断地延伸着根系的深度,增长着树干的高度,拓展着树冠的宽度,坦然面对风雨的肆虐,还让白蚁望而却步,婆娑弄碧,精神矍铄。

    苍劲的柏树与校园互为依存。但愿柏树在,校园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日报 大家 00005 母校的柏树 2020-3-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