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大家
3  4  
说说“倭寇”那些事
又到桑葚紫红时
火·火·火
谈交友 论友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5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火·火·火
2015-05-27

    □潘江涛

    天地间有三火:天火、地火、人火。

    天火、地火,属自然之“火”,是先民认识火、利用火的基础。“人火”可能是人工引发的火源,也可能是因人而生发的哲学之“火”,如火气、火热、火辣、新官上任三把火……

    火与水,是烹饪的基本要素。古人说,“水最为始,火为之纪”,但要是没有火,先民们不可能摆脱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只有火的诞生,先民才能“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恩格斯曾说,火的应用,是猿人“转变到人的重要一步”。

    掘地为穴,火土为“灶”。也许,先民所掘之“穴”恰好是个黄泥坑,经一次次火烧,坑壁硬结。不经意间,陶化的土坑便被先民用来粟粒脱壳。

    有火,有陶,有粟,“火食之道始备”,水火相济便应运而生。《淮南子》说:“水火相憎,镬在其间,五味以和。”水火本不相容,是烹饪使两者最终在沸点达到平衡。

    烹饪,是膳食的艺术。“火候”是烹饪时所用火力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司厨者,能知火候而谨伺之,则几于道矣。”火候一道,凭的是经验与技能,精妙之处只能意会,逼着你用心揣摩。

    名人当中,孔子讲究“十不食”,其中“失饪不食”,说的就是火候。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有“火候须知”,简明扼要,可作厨师用火的“最高指示”。大体而言,炒、煸、煎、炸、烤、爆、熘、熬、炝、涮……用旺火,要快;炖、煨、煲、烙、焖、烩等,用文火,先急后缓,以慢见长。其中,“炒”与“炖”颇有代表性。

    《新华字典》对“炒”的解释是:“把东西放在锅里加热并随时翻动使熟,一般先要放少量的油。”如此解释,显然过于简单,厨师们是不满意的。因为它仅仅指出了“炒”的基本功效——食材由生变熟,远未叙述出“炒”的全部神妙之处。

    记得有位大厨曾说:变生为熟倒在其次,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调味品,再辅之以火候精深的控制技巧,才能把原本单调的东西,变成味道异常丰富、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我觉得发明炒菜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小小里程碑,几乎只要到菜场去拾点断的烂的菜叶边皮,回来大火一煸,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张爱玲·《谈吃与画饼充饥》)

    家中炒菜,铁锅宜薄。要先将蔬菜洗净,控干水分再用大火炒,才会好吃。如果菜里带水过多,火力又不够,不但降低油温,而且容易造成汤汁过多。当然,并非所有的菜都要用大火炒。

    “炖”是将材料置于密闭的器皿内,加多量水,以大火隔水煮滚,再转中火、小火持续恒温加热,是一种追求汤汁清醇、肉质酥软而不失形的烹调手段,如佛跳墙。

    “要想一口吃百味,必须大杂烩。”佛跳墙由18种食材煨成,是名副其实的大杂烩,特色是“乱”,好比散文,形散而神不散——食材虽多,但相互间不会冲突,以凝气为主。关键点就在于武火改文火的那一步,小火慢慢熏,“火候足时它自美”。

    “煨”是从“炖”中分离出来的。煨用文火,炖用中小火;煨的菜肴汤少,味道更加浓郁,以吃食材本身为主,而炖更多是为了喝汤。例如,萝卜仔排、腊肉春笋用“煨”,而鸡汤则要用“炖”或者“熬”。

    煎鱼、煎蛋、烤豆腐要热锅冷油,油烫之后下锅。否则,容易黏锅。炸花生米要冷油下锅,小翻炒。炒得噼哩啪啦响的时候,不要着急停下来──火候不够,花生米不香,稍微等一会,等花生米在锅里不响了,立刻关火,晾凉。

    用火之妙,尽在火候的把握。问题是,如今的厨房多用天然气。作为新型燃材,天然气优点很多,但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文火不文,小火不小,受热面积过于集中。吃货们为什么总是怀想往昔的味道?一个重要原因,木炭、薪柴、煤等燃材各有各的用途——街头巷尾的馄饨小摊,多用松枝烧火;北京全聚德烤鸭秉承传统,多用果木;磐安的瓦罐炖鸡,除了要有走地鸡打底外,还得有好火功──煤不如柴,柴不如草。

    电器产品是厨房新贵。只是,电饭锅烧饭,无论如何也没有柴灶的鲜香。为何?电饭锅一旦断电,电磁铁散热快,聚不拢饭香。而灶膛炭火的余温恰好能把米饭蕴藏的鲜香烘出来。特别是锅巴,倘若不是大镬饭、柴火灶,是不太可能焐成的。而微波炉就更差,转停之后,连锅灶的热度都没有,做出来的食物就更寡淡。

    紫铜火锅已弃用多年,不是锅体破了,而是与之相配的铁炭难寻。年少时,老家有土窑烧炭——将木柴放进窑里,用火烧,中途把窑口封死,让木柴“焖”在窑里经受火的煎熬。十余日后,打开窑门,木柴脱胎换骨,变成叮当响的铁炭。

    铁炭是木炭中的翘楚,虽说黑不溜秋,但热度和燃烧的持久性均好于木炭,更优于木柴——是火的煎熬,成就了木炭;是煎熬中的痛苦,让铁炭好于木炭!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只是一个美好愿望。就像窑炉,看似平静祥和,内里却充满黑暗与喧嚣。因此,当你经受人生之“火”的煎熬、承受人生煎熬的痛苦时,务请记住:炭,是烧过的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日报 大家 00006 火·火·火 2015-5-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