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新时代 别样年·幸福
3  4  
“在东阳有了家就像有了依靠”
从漂泊到安定,外来务工者的十“年”
从漂泊到安定,外来务工者的十“年”
“我们只希望孩子少吃点苦”
“心里难受就更拼命挣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2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们只希望孩子少吃点苦”
2018-02-14

 

    今年48岁的杨翠华来自四川广元,远嫁到河北张家口后,和很多人一样,拖家带口开始北漂。北漂的日子显而易见的艰难,杨翠华一家4口住在郊区简陋的群租房里,每天花2个小时在上下班的路上。

    2006年,听同乡说嘉兴毛织产业成熟,满地是机会,杨翠华独自带着两个儿子来到了嘉兴。谁曾想在嘉兴不仅没有挣到钱,还赔光了所有积蓄。人到中年的杨翠华决定最后搏一搏。3年后,杨翠华卖掉了毛织加工的机器,和小儿子来到了东阳。此时,多才多艺、成绩优异的大儿子面临中考,由于户籍问题不得不回到张家口。从此,一家4口分居三地。

    “大儿子回张家口以后,没人照顾他,跟人学坏了,天天打游戏,隔三岔五骗零花钱,连高考都没有参加。”谈及大儿子,杨翠华不断叹气,“我感觉对他特别亏欠,在他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把他一个人扔在了外面,一扔就是3年。他成绩那么好,如果当时好好培养,现在一定会更优秀。”为什么不带着小儿子一起回张家口呢?面对疑问,杨翠华苦笑道:“没有钱怎么敢回去?出门在外,都是哪里挣钱去哪里。”

    初到东阳的杨翠华依旧干着老本行,在毛织厂每天工作12个小时,常常连着一礼拜上夜班。一年下来,她拿着微薄的收入,身体却累垮了。那一年春节,杨翠华一家的年夜饭里只有一道荤菜。所幸两年后,杨翠华就遇到了自己的“伯乐”王太太。

    2011年的东阳家政服务市场还不够成熟,杨翠华经朋友介绍来到了位于艺海北路的王太太家。初次尝试家政工作的杨翠华勤勤恳恳,第一个月的薪水就加了500元。杨翠华猛然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王太太家一干就是4年多。

    2012年的暑假,大儿子高中毕业,背着一把吉他来东阳找杨翠华。杨翠华知道自己即将面对什么,看着他一言不发。“我们打工的,哪里供养得了孩子的歌星梦?”杨翠华很无奈,在听完了大儿子唱的3首歌之后,她擦了擦眼角的泪。在一个极其短暂的瞬间里,杨翠华动摇了,但紧接着,她让儿子亲手砸掉了自己的吉他。杨翠华在十八九岁的时候也有过明星梦,但没多久她就嫁人了。在她眼里,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如踏实挣钱来得实在。“在什么位置,就该做什么事。”杨翠华轻描淡写,“我们都是平凡人,只希望孩子少吃点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阳日报 新时代 别样年·幸福 00003 “我们只希望孩子少吃点苦” 2018-2-14 2